【燕然勒功是什么意思】“燕然勒功”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边疆或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它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也常常被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象征着英雄气概与不朽功勋。
一、
“燕然勒功”最早出自《后汉书·窦宪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大将军窦宪北击匈奴,大获全胜,并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的故事。从此,“燕然勒功”便成为表彰战功、纪念胜利的重要象征。
这一成语在现代多用于赞美将领或士兵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可引申为在事业或人生中取得重大成就。其核心意义在于“功成名就”,强调通过努力和奋斗获得荣耀与认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燕然勒功 |
出处 | 《后汉书·窦宪传》 |
原意 | 汉代窦宪北击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
引申义 | 形容在战争或事业中建立显赫功绩,象征英雄气概与不朽功勋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历史、军事等领域,也可比喻个人或团队的重大成就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将士的忠诚、勇敢与牺牲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
现代应用 | 常见于影视、小说、文章等,用于表达对功勋的敬仰与纪念 |
三、结语
“燕然勒功”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往往源于坚持、勇气与奉献。无论是古代的将士,还是现代的奋斗者,都能从这一成语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