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勒功的意思是什么】“燕然勒功”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在边疆立下显赫战功、刻石记功的行为。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下面我们从其来源、含义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来源与背景
“燕然勒功”最早出自《后汉书·窦宪传》。东汉时期,大将窦宪率军北击匈奴,大获全胜。战后,他命人将战功刻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的石碑上,以纪念此次胜利。因此,“燕然勒功”便成为记载战功、彰显功业的象征。
二、含义解析
项目 | 内容 |
字面意思 | 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 |
引申含义 | 表示在边疆或战场上建立显著战功,后世多用来赞美将士的英勇与功绩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将士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精神风貌 |
情感色彩 | 多为褒义,带有敬仰和赞扬之意 |
三、使用场景
“燕然勒功”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史书等,用以赞颂将领的功绩。
2. 历史评价中:用于回顾古代战争中的英雄事迹。
3. 现代语境中:有时也用来比喻在某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相关诗句举例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勒功燕然,铭功石室。” —— 《文选·班固·封燕然山铭》
这些诗句都体现了“燕然勒功”在文学中的深远影响。
五、总结
“燕然勒功”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古代将士为国征战、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燕然勒功”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燕然勒功 |
出处 | 《后汉书·窦宪传》 |
含义 | 刻石记功,象征战功显赫 |
文化意义 | 象征忠诚、勇敢与功业 |
使用场合 | 文学、历史、现代比喻 |
情感色彩 | 褒义,带有敬仰意味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燕然勒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