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勒功的读音】“燕然勒功”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后汉书·窦宪传》,用来形容在边塞立下大功、刻石记功的行为。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英雄事迹的赞美。
为了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并读准这个成语的发音,本文将从字义、读音以及相关背景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燕然勒功 |
含义 | 指在边塞立下大功,并将功绩刻在石碑上,以示纪念。 |
出处 | 《后汉书·窦宪传》:“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 |
用法 | 多用于赞颂将士或将领在边疆建功立业的事迹。 |
二、读音解析
“燕然勒功”由四个汉字组成,每个字的拼音如下:
字 | 拼音 | 声调 | 说明 |
燕 | yàn | 四声 | 本义为地名,此处指“燕然山”,位于今蒙古国境内。 |
然 | rán | 二声 | 表示“这样、如此”的意思。 |
勒 | lè | 四声 | 在此表示“刻写”,与“lēi”(如“勒紧”)不同。 |
功 | gōng | 一声 | 表示“功劳、功绩”。 |
三、常见误读分析
虽然“燕然勒功”并非生僻词,但在实际使用中,仍有部分人对其读音存在误解:
误读 | 正确读音 | 说明 |
燕(yān) | 燕(yàn) | “燕”在“燕然”中应读四声,而非一声。 |
勒(lēi) | 勒(lè) | “勒功”中的“勒”应读四声,意为“刻写”,而非“lēi”(如“勒紧绳子”)。 |
四、总结
“燕然勒功”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其正确读音为 yàn rán lè gōng。在使用时,应注意各字的声调和含义,尤其是“燕”和“勒”的读音容易混淆。通过了解其出处与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燕然勒功 |
正确读音 | yàn rán lè gōng |
含义 | 刻石记功,比喻建立显著功勋 |
出处 | 《后汉书·窦宪传》 |
常见误读 | “燕”读yān,“勒”读lēi |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读者能够准确掌握“燕然勒功”的正确读音与使用方式,避免因发音错误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