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是什么时候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法律体系中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它整合了此前分散在多个法律中的民事法律规范,形成了统一、系统的民事法律体系。这部法律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在法治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民法典的通过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
二、民法典的制定背景
在民法典出台之前,中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主要由《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单行法律构成。这些法律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内容重复、结构松散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中央决定编纂一部系统、科学、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法典,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民法典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内容,涵盖了民事活动的各个方面。它的颁布实施,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全面的法律保障,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统一的裁判依据。
| 项目 | 内容 |
| 法律名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 通过时间 | 2020年5月28日 |
| 会议名称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 施行时间 | 2021年1月1日 |
| 法律性质 | 系统性民事法律规范 |
| 法律内容 | 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 |
| 法律意义 | 统一民事法律体系,保障公民权益,推动法治建设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民法典》不仅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成果,更是对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它的实施,将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