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转睛意思】“目不转睛”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非常专注、全神贯注地盯着某样东西看,甚至眼睛都不眨一下。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在紧张、惊讶或极度专注的状态下,对某一事物的强烈关注。
以下是对“目不转睛”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相关信息总结: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目不转睛 |
| 拼音 | mù bù zhuǎn jīng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目不转睛,耳不旁听。” |
| 释义 |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专注、惊讶或紧张状态下的眼神表现。 |
| 近义词 | 目不斜视、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目光涣散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专注学习时:
他在图书馆里看书,目不转睛,连老师走到身边都没发现。
2. 观看精彩表演时:
看到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观众们一个个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3. 遇到意外事件时:
车祸发生时,路过的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现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不要用于形容“看得很久”:
“目不转睛”强调的是“专注”而非“时间长短”。如果只是长时间看着,但没有特别的注意力,就不适合用这个词。
- 避免与“目不暇接”混淆:
“目不暇接”是指看到的东西太多,眼睛来不及看,而“目不转睛”则是指看得非常专注。
四、总结
“目不转睛”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写人因专注、惊讶或紧张而瞪大双眼、一动不动的情景。它在文学作品、日常表达中都十分常见,能有效传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理解其含义及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