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东晋末年著名文学家、诗人,字渊明,又名潜,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自然、恬淡、质朴著称,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以下为《陶渊明传》的原文及简要翻译,并结合其生平与思想进行总结。
一、原文(出自《宋书·隐逸传》)
> 陶渊明,字渊明,或云潜,浔阳柴桑人也。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或劝之仕,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遂弃官去。后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公田悉令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印绶去,赋《归去来兮辞》。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酒人送酒。渊明若先醉,便卧其地,弘不以为忤。其自奉甚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不营利,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二、翻译
陶渊明,字渊明,也有人称他为陶潜,是浔阳柴桑人。他年轻时就胸怀高远,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性格洒脱不拘,率真自在。他曾写过《五柳先生传》来自我描述。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中贫困,常常无法经常喝到。亲戚朋友劝他去做官,他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而向人低头。”于是辞官离开。后来担任彭泽县令,不带家人一同前往。他让公田全部种高粱(秫),说:“只要能喝醉酒就足够了。”妻子坚持要种稻子(粳),他就让一半田地种高粱,另一半种稻子。年底时,郡里派督邮来巡视,下属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迎接,陶渊明感叹道:“我不能为了五斗米而向这些乡里的小人低头!”当天就解下印绶辞职,写了《归去来兮辞》。江州刺史王弘想认识他,却未能如愿。陶渊明曾去庐山,王弘派人送酒给他。如果他先醉了,就躺在地上,王弘也不觉得冒犯。他生活非常简朴,喜欢读书,但不过分追求深奥的理解;每当有所领悟,就高兴得忘记吃饭。他不喜欢追逐利益,常常写作文章来自我娱乐,表达自己的志向。元嘉四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陶渊明(字渊明,号五柳先生) |
时代 | 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 |
身份 | 文学家、诗人、隐士 |
代表作 | 《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
主要思想 | 倡导自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 |
人生经历 | 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折腰”而辞官归隐 |
性格特点 | 率真、不慕荣利、热爱自然、重视精神世界 |
历史评价 | 被称为“田园诗派鼻祖”,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 |
四、结语
陶渊明的一生,是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一生。他拒绝世俗功名,选择归隐田园,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心境与理想。他的诗歌和散文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陶渊明的精神,至今仍影响着无数人对生活的态度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