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7在中国叫什么】“米格17在中国叫什么”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在航空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中。米格17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Mikoyan-Gurevich)研制的一种喷气式战斗机,属于米格系列中的重要型号之一。在中国,这款飞机有着特殊的名称和使用历史。
总结
米格-17是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研发的喷气式战斗机,主要用于空战。在中国,它被正式命名为歼-5。这是中国仿制并生产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原名 | 米格-17(Mig-17) |
| 中文名称 | 歼-5 |
| 研制国家 | 苏联(现俄罗斯) |
| 研制时间 | 1948年-1950年代初 |
| 服役时间 | 1953年起 |
| 中国仿制时间 | 1956年开始 |
| 主要用途 | 空战、拦截、训练 |
| 发动机类型 | 涡轮喷气发动机 |
| 最大速度 | 约1,100公里/小时 |
| 航程 | 约1,200公里 |
| 机长 | 约9.9米 |
| 翼展 | 约9.5米 |
历史背景
米格-17最初是苏联在二战后为了应对西方空军威胁而设计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其设计基于米格-9和米格-15,但进行了多项改进,使其更适用于空战。1953年,米格-17正式进入苏联空军服役。
中国在1956年成功仿制了米格-17,并将其命名为歼-5。这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制造的跨越。歼-5曾广泛用于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语
“米格17在中国叫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歼-5。它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苏关系历史的一部分。如今,虽然歼-5已经退役,但它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