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建筑物或事物排列整齐、密集有序的状态。在日常写作或口语中,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绘城市景观、街道布局或群体建筑时。
一、“鳞次栉比”的拼音
“鳞次栉比”的正确拼音是:
lín cì zhì bǐ
其中:
- 鳞(lín):指鱼鳞,比喻细小而密集的物体。
- 次(cì):依次、按顺序。
- 栉(zhì):本义是梳头的工具,引申为排列、整理。
- 比(bǐ):并列、挨着。
二、“鳞次栉比”的意思
“鳞次栉比”原意是指像鱼鳞一样依次排列,像梳齿一样紧密排列。现在多用来形容房屋、建筑、人群等密集而有秩序地排列在一起的情形。
例句:
1.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展现出现代化都市的繁华景象。
2. 河边的民居鳞次栉比,一排排整齐划一,极具特色。
三、使用场景与常见搭配
该成语多用于描写建筑群、街道、市场、人群等密集且有序的场景。常见搭配如:
- 鳞次栉比的高楼
- 鳞次栉比的店铺
- 鳞次栉比的居民楼
它强调的是“整齐”与“密集”,而非“杂乱无章”。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密密麻麻、井然有序、参差不齐(注意:此词有时也可作反义)
- 反义词:零零散散、杂乱无章、稀稀落落
五、成语来源
“鳞次栉比”最早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宫人皆穿锦衣,簪珥华丽,虽非盛饰,亦复鳞次栉比。” 这里用来形容宫女们穿着华丽、排列整齐的样子。
六、总结
“鳞次栉比”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的成语,适用于多种描写场景。掌握它的正确发音和含义,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表现力。在写作中合理运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专业度。
如果你正在学习中文,或者在写作中需要描述密集有序的场景,“鳞次栉比”无疑是一个值得掌握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