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是什么意思】“名副其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也就是说,它所拥有的声誉、称号或评价是真实可靠的,而不是虚有其名。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名”与“实”的一致性。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名副其实 |
| 拼音 | míng fù qí shí |
| 含义 | 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有其名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事物、称号等 |
| 近义词 | 名不虚传、实至名归、货真价实 |
| 反义词 | 名不副实、徒有虚名、名不符实 |
二、出处与用法示例
出处:
“名副其实”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为人,非为名也,然名由实生。”意思是说,真正有德行的人并不是为了名声,但名声是由于实际行为而产生的。
使用示例:
1.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家,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还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这家餐厅的菜品名副其实,味道非常好,服务也很周到。
3. 这个奖项是对他多年努力的肯定,可以说是名副其实。
三、常见误区
虽然“名副其实”听起来简单,但在实际使用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不要混淆“名副其实”和“名不副实”:前者表示“名实相符”,后者则表示“名不副实”,意思相反。
- 避免滥用:不能随意用于形容任何事物,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真的“名实相符”。
- 注意语境:在正式或书面语中使用更为合适,口语中也可使用,但需注意场合。
四、总结
“名副其实”是一个表达“名实相符”的成语,常用于称赞某人或某事确实值得其名誉。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把握“名”与“实”的关系,确保两者一致,才能准确使用。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正确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