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解释】“名副其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即“名”和“实”一致。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真实性和一致性,通常用来表达对某人能力、地位或成就的认可。
在日常生活中,“名副其实”可以用于各种场合,比如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产品的质量、一个机构的声誉等。它不仅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信任的体现。
名副其实解释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名副其实 |
| 拼音 | míng fù qí shí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治世也,其道如日月之明,其德如山川之大,其名副其实。” |
| 含义 | 声名与实际相符,表示真实可靠 |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人或事物的真实情况与名声一致 |
| 近义词 | 实至名归、货真价实、名不虚传 |
| 反义词 | 名不副实、徒有虚名、名过其实 |
| 例句 |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专家,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
说明:
“名副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一种对真实性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名”与“实”的统一。只有真正做到名副其实,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如,在批评他人时,若说“他名不副实”,则带有明显的否定意味;而在表扬时,使用“名副其实”则显得更加正面和积极。
总之,“名副其实”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