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什么意思】“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形容年事已高的人。这个词在文学作品、日常表达中较为常见,但许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并不清楚。以下是对“耄耋”一词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词语解析
“耄耋”由两个字组成:
- 耄(mào):指八十岁左右的老人。
- 耋(dié):指七十岁左右的老人。
合起来,“耄耋”通常用来泛指年纪非常大的人,尤其是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有时也用来形容长寿或年老体衰的状态。
二、来源与用法
“耄耋”最早出自古代文献,如《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曰耄,九十曰耋。”这说明在古代,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有不同的称谓,而“耄”和“耋”分别对应不同的年龄阶段。
现代汉语中,“耄耋”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描述老人时,带有尊重和敬仰的意味。例如:
- “这位耄耋老人依然精神矍铄。”
- “他一生历经沧桑,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三、相关词汇对比
| 词语 | 年龄范围 | 含义说明 | 
| 耆 | 六十岁 |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称呼 | 
| 老 | 七十岁 | 表示年长、年迈 | 
| 耄 | 八十岁 | 指年老体衰的老人 | 
| 谒 | 九十岁 | 表示极高寿的老人 | 
| 耄耋 | 八九十岁 | 泛指高龄老人,常用于尊称 | 
四、总结
“耄耋”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主要用于描述年事已高的老人。它不仅是一个年龄的标志,更是一种对长寿和智慧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用,但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使用“耄耋”可以增添语言的庄重感和文雅度。
了解“耄耋”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老年人的态度,也能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