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什么意思】“麻木不仁”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或反应迟钝,尤其是在面对痛苦、危险或情感波动时表现得毫无感觉。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身体上的麻木,也常用于比喻心理上的冷漠和无情。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麻木不仁 |
| 拼音 | má mù bù rén |
| 解释 | 原指肢体失去知觉,后引申为对事情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或反应迟钝。 |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导虽有大功,而心无厌足,遂至麻木不仁。”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态度,也可用于描述某种环境或现象。 |
二、词义延伸
1. 字面意义:
“麻木”指的是失去感觉,“不仁”则是没有仁爱之心。合起来就是“没有感觉也没有同情心”。
2. 引申意义:
- 对他人遭遇的痛苦漠不关心。
- 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
- 对自己的错误或缺点无动于衷。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 |
| 描述人冷漠 | 他看到别人受苦却无动于衷,真是麻木不仁。 |
| 批评社会现象 | 这种麻木不仁的态度,让人感到失望。 |
| 自我反思 | 我最近对工作越来越麻木不仁,必须调整心态。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冷血无情、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
| 反义词 | 敏感多情、富有同情心、热心肠 |
五、总结
“麻木不仁”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身体感觉的词语,更是一种对人性、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批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成为“麻木不仁”的人,保持对世界的敏感与关怀,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推动社会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