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原文翻译及赏析,蹲一个懂的人,求别让我等太久!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1 13:04:00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原文翻译及赏析】一、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之一。这句诗通过对比农田的繁忙与农民的悲惨境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公。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它不仅是对当时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社会公平与民生问题的思考。

二、原文、翻译与赏析

内容 说明
原文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出处 唐·李绅《悯农二首》之一
翻译 天下没有一块闲置的土地,但农民却依然饿死。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以关注民间疾苦著称。
诗歌背景 写于唐德宗时期,反映农民在沉重赋税和剥削下的悲惨生活。
艺术特色 简洁有力,对比强烈,情感真挚,语言朴素。
主题思想 揭露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与批判。
现实意义 引发对社会公平、民生问题的关注,具有教育意义。

三、赏析要点

1. 对比手法:

“四海无闲田”描绘出全国范围内农田忙碌的景象,而“农夫犹饿死”则展现出农民的悲惨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歌的批判力度。

2. 语言简练:

全诗仅两句,却内涵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易于传诵,体现了“诗言志”的传统。

3. 情感真挚:

诗人并非站在高处居高临下地批判,而是以一种深切的同情心去描写农民的苦难,使读者产生共鸣。

4. 历史价值:

这首诗是唐代社会现实的缩影,反映了农民阶层在封建制度下的生存困境,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四、结语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虽只有十个字,却道尽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与农民的无奈。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声音,是对不公的控诉,对弱者的关怀。今天,我们读这首诗,不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更是为了反思现实,珍惜当下,推动社会进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