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个人资料】吕思勉(1884年—1957年),字诚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尤其在断代史和通史领域有极高的造诣。吕思勉的学术成果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吕思勉生平简介
吕思勉出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早年接受传统教育,后留学日本,接触西方学术思想。回国后,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多所大学,如上海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爱国者,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民族独立贡献力量。
他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先秦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尤其注重对社会制度、文化演变及经济结构的分析。他主张以实证为基础,强调历史研究应服务于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二、吕思勉主要著作
吕思勉一生著述颇丰,其中许多作品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引用。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作:
| 书名 | 出版时间 | 内容简介 |
| 《白话本国史》 | 1923年 | 首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通俗易懂,影响深远 |
| 《中国通史》 | 1939年 | 系统阐述中国历史发展脉络,注重社会结构与文化演变 |
| 《秦汉史》 | 1936年 | 对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
| 《两晋南北朝史》 | 1939年 |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政治格局 |
| 《隋唐五代史》 | 1939年 | 探讨隋唐时期的制度建设与文化繁荣 |
| 《宋元明史》 | 1939年 | 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变革 |
三、吕思勉学术思想特点
吕思勉的学术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重视实证:主张以史料为基础,反对空谈理论。
- 关注社会结构:强调历史研究应结合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因素。
- 提倡白话写作:倡导用通俗语言普及历史知识,提高大众的历史素养。
- 强调历史的现实意义:认为历史研究应服务于现实,帮助人们理解当下。
四、吕思勉的影响与评价
吕思勉作为中国现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学术成就和思想对后来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著作不仅在学术界广受推崇,也深受普通读者喜爱。他被誉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开拓者”,其治学精神和学术态度至今仍值得后人学习。
五、总结
吕思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于丰富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内容,更在于推动了历史学科的现代化。通过他的努力,历史研究从传统的经史之学走向了科学化、系统化的道路。他的思想与著作,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