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而不秀什么意思】“苗而不秀”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原意是指庄稼长出了苗,却没有开花;或者开了花,却没有结出果实。后用来比喻人或事物虽然有好的开始,但最终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或者虽有才华却未能发挥出来。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苗而不秀 |
| 拼音 | miáo ér bù xiù |
| 出处 | 《论语·子罕》 |
| 原意 | 庄稼生长出苗,但没有开花结果 |
| 引申义 | 有潜力但未成功;有才能但未实现价值 |
二、成语用法
1. 用于形容人:常用来批评那些有天赋但没有成就的人。
- 例句:他从小聪明伶俐,可惜后来沉迷游戏,苗而不秀,一事无成。
2. 用于形容事:也可指事情开始顺利,但最终失败或未达预期。
- 例句:这个项目初期发展迅速,但后期资金不足,最终苗而不秀。
三、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苗而不秀”的关系 |
| 有始无终 | 有开始,没结果 | 类似,但更强调过程 |
| 半途而废 | 中途放弃 | 更强调主观原因 |
| 虎头蛇尾 | 开头好,结尾差 | 与“苗而不秀”意思相近 |
四、使用建议
- 在写作中使用时,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误解为贬义词。
- 可用于文学、教育、职场等场景,表达对人才或项目的惋惜之情。
- 避免过度使用,以免显得刻薄或缺乏鼓励。
五、总结
“苗而不秀”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人们不仅要重视开端,更要注重过程和结果。它既是对个人发展的反思,也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努力避免“苗而不秀”的结局,做到“有苗必秀,有秀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