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的下一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句话出自《战国策·楚策》中的典故,原意是说,一个勇士把守关口,即使有上万敌人也难以攻破。它不仅在古代战争中被广泛引用,在现代语境中也被用来比喻关键位置的重要性。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 |
| 含义 | 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也比喻关键位置或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 常用场景 | 战争、战略、比喻重要岗位等 |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情况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楚国为了防御秦国的进攻,选择在险要之地设防,以少胜多。后世在描写山川险要、军事要塞时,常用此句来形容其坚固和防守能力。
例如:
-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虽未直接引用,但其战略思想与“一夫当关”的理念一致。
- 唐代诗人杜甫在其诗作中也有类似表达,强调山川险要对战争的影响。
三、现代应用与引申意义
在现代社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已不再局限于军事领域,更多用于比喻关键岗位、核心人物或重要环节的重要性。例如:
- 在企业中,某个部门负责人若能有效管理,就能起到“一夫当关”的作用;
- 在团队合作中,一个关键成员可能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
- 在技术领域,某些核心技术或专利就像“一夫当关”,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四、总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仅是古代战争中的经典战略思想,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找到关键点并加以控制,往往比盲目扩张更为有效。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这一成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总结要点 | 内容 |
| 成语出处 | 《战国策·楚策》 |
| 核心含义 |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比喻关键位置或人物 |
| 历史背景 | 战国时期用于军事防御 |
| 现代意义 | 强调关键点的重要性,适用于多种领域 |
| 使用建议 | 可用于描述战略地位、人才价值或技术壁垒 |
通过了解“一夫当关”的完整表达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广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