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是庄周梦了蝶下一句】“终是庄周梦了蝶”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偶成》,全诗为: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但“终是庄周梦了蝶”并非出自此诗,而是源于庄子的《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的是人与物、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模糊的哲学思考。
一、
“终是庄周梦了蝶”这句话,源自庄子对梦境与现实关系的思考,意指人生如梦,真假难辨。它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对人生虚幻感的感慨,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无奈。
在文学作品中,“庄周梦蝶”已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意象,代表对自我存在、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虽然“终是庄周梦了蝶”并非完整诗句,但在现代语境中,它常被引申为对人生无常、梦想与现实交织的感叹。
二、表格:庄周梦蝶相关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 典故内容 |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困惑自己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 |
| 哲学含义 | 人生如梦,现实与梦境难分,万物一体,是非难辨。 |
| 引申意义 | 对自我认知的怀疑,对现实的不确定感,对人生虚幻的感慨。 |
| 文学引用 | 常见于诗词、散文、小说中,表达对人生、理想、现实的思考。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生如梦、理想与现实交错、情感复杂等情境。 |
| 相关诗句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
三、结语
“终是庄周梦了蝶”虽非一首完整的诗,但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考。在现代语境中,它既可以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也可以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表达。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这一意象都能引发人们对自我、世界和生命的深层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