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典故的主人公】“呕心沥血”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极度努力、辛勤付出的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典故,讲述了一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诗人如何以生命为代价追求艺术的极致。
一、典故背景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惊人的才华著称。他的诗歌语言奇崛、意象丰富,被誉为“诗鬼”。然而,李贺一生仕途坎坷,身体孱弱,最终英年早逝。
据《新唐书·李贺传》记载,李贺写诗时非常专注,常常废寝忘食,甚至到了“呕出心”的地步。传说他每次作诗前都会先将自己身体中的“心”呕出来,再重新装回去,以此来激发灵感。虽然这更多是后人对他的敬仰与夸张描述,但“呕心沥血”一词正是由此而来,用来形容人为了某件事情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二、人物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李贺 |
| 字 | 长吉 |
| 出生时间 | 790年 |
| 去世时间 | 816年 |
| 朝代 | 唐代 |
| 身份 | 诗人、文学家 |
| 特点 | 才华横溢、诗风独特、体弱多病 |
| 典故来源 | “呕心沥血” |
| 成语含义 | 形容竭尽全力、辛勤付出 |
| 后世影响 | 被称为“诗鬼”,影响后世文人创作 |
三、结语
“呕心沥血”不仅是对李贺个人精神的赞美,也象征着一种对理想和事业的执着追求。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李贺一样,全力以赴,不畏艰辛。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其他领域,真正的成就往往离不开“呕心沥血”的付出。李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的精神和作品,依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