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衷一是的意思】“莫衷一是”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在讨论或争论中,各方意见不一、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深度。
一、成语释义
莫衷一是:意思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 莫:没有
- 衷:折中、判断
- 是:正确、对的
整体意思是:无法确定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表示争论不休、观点不统一。
二、来源与用法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问于士蒍曰:‘吾其济乎?’士蒍对曰:‘……此之谓‘莫衷一是’。”
虽然具体出处略有争议,但该成语在后世广泛使用,常见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
用法:多用于描述会议、讨论、辩论等场合中,因各方立场不同而难以形成统一结论的情形。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
| 反义词 | 一致认同、达成共识、意见统一 |
四、例句解析
| 例句 | 解析 |
| 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始终莫衷一是。 | 表示双方或多方意见不一致,无法达成统一方案。 |
| 会议上大家的意见莫衷一是,最终未能做出决定。 | 描述会议中讨论无果,缺乏统一结论。 |
五、总结
“莫衷一是”是一个表达意见分歧、无法达成一致的成语,适用于多种正式或非正式场合。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不一致的状态。通过了解它的来源、用法、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法。
| 项目 | 内容概要 |
| 成语含义 |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 |
| 出处 | 《左传》等古籍 |
| 使用场景 | 讨论、会议、辩论等场合 |
| 近义词 | 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
| 反义词 | 一致认同、达成共识 |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可参考其他常用汉语成语及其释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