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翻译】“买椟还珠”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个成语原本用来讽刺那些只注重外表、忽视本质的人。在现代,它常被用来比喻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行为。
一、成语概述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买椟还珠 |
| 出处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 拼音 | mǎi dú hái zhū |
| 字面意思 | 买下装珍珠的匣子,却把珍珠还回去 |
| 引申意义 | 舍本逐末,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 |
二、故事背景与翻译
原文:
>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翻译:
楚国有一个人,在郑国卖他的珍珠。他用木兰木做了一个匣子,用香料熏过,用珠玉装饰,又用玫瑰点缀,用翡翠镶边。郑国人买了那个匣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他。
三、成语解析
- “椟”:指匣子,即装珍珠的容器。
- “珠”:指珍珠,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 “买椟还珠”:意思是只买下了盒子,却把里面的珍珠还了回去,象征着只看表面,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四、现实应用与启示
| 应用场景 | 启示 |
| 商业行为 | 不应只关注包装或宣传,而忽视产品本身的质量 |
| 教育学习 | 学习不应只追求表面知识,而应深入理解核心内容 |
| 人际关系 | 不应只看外表或形式,而忽视对方的内在品质 |
五、总结
“买椟还珠”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当今社会,这一道理依然适用,无论是商业决策、学习过程还是人际交往,都应注重实质而非形式。只有认清核心价值,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