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红耳赤的意思】“面红耳赤”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紧张、害羞、愤怒或激动时脸红、耳朵发红的样子。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情绪波动时的生理反应,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表现力。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面红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形容人因紧张、害羞、愤怒或激动而脸红、耳朵发红的样子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于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场景。
- 用法: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描述人在某种情绪下的外在表现。
- 例句:
- 他被老师当众批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 她听到对方夸她漂亮,顿时面红耳赤,不知所措。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脸红耳热、羞愧难当、窘迫不已 |
反义词 | 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神色自若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紧张场合 | 如考试、面试等,容易出现面红耳赤的情况 |
害羞情境 | 如被称赞、被人关注时 |
愤怒情绪 | 如被人误解或受到不公平对待时 |
情感表达 | 如恋爱中被表白时 |
五、总结
“面红耳赤”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不仅能够准确描述人的外在表情,还能反映出内心的情绪变化。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对话中,都能很好地传达人物的心理状态。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