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是什么意思】“锱铢必较”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对极小的利益或细节非常计较,甚至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多用于批评那些过于挑剔、不愿让步的人。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锱铢必较 | zī zhū bì jiào | 形容对极小的利益或事情都非常计较,不轻易放过。 | 出自《汉书·司马迁传》:“务为治,少言多事,不为苛察,不以细行而失大体。”(后世引申为“锱铢必较”)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过于计较得失 |
二、成语来源
“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其中“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因此,“锱铢”指的是极小的重量单位,用来比喻微小的利益或事物。“必较”即一定计较,合起来就是“对极小的东西也一定要计较”。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汉书》,但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人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在商业、人际交往中,表示一个人过于精明、吝啬或小气。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吝啬、小气、斤斤计较、吹毛求疵 |
反义词 | 大方、宽容、豁达、不计较小节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例句1:他这个人太锱铢必较,连一块钱都要算清楚,很难合作。
- 例句2:在谈判中,对方锱铢必较,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 例句3:老板虽然平时很节约,但从不锱铢必较,懂得适当投入。
五、总结
“锱铢必较”是一个具有明确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处理事务时过于注重细节和利益,甚至在小事上也不愿意妥协。这种态度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助于避免损失,但在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中往往被视为不成熟的表现。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锱铢必较 |
拼音 | zī zhū bì jiào |
含义 | 对极小的利益或细节非常计较 |
出处 | 《汉书·司马迁传》 |
用法 | 贬义,形容人小气、计较 |
近义词 | 吝啬、斤斤计较 |
反义词 | 大方、豁达 |
使用场景 | 商业、人际交往、工作合作等 |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使用技巧或相关故事,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