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和宝能的股权之争的事件始末是什么】万科与宝能之间的股权之争是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公司控制权争夺战之一。这场争斗从2015年开始,持续数年,最终以双方达成和解告终。以下是对该事件的全面梳理。
一、事件总结
2015年,宝能系通过旗下多个平台逐步增持万科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这一举动引发万科管理层强烈反对,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随后,双方围绕董事会控制权、公司章程修改等展开激烈博弈。2017年,在监管压力下,宝能逐渐减持万科股份,最终退出第一大股东位置,双方达成和解。
二、事件时间线(表格形式)
| 时间 | 事件概述 |
| 2015年4月 | 宝能系通过前海人寿首次举牌万科,持股比例达5% |
| 2015年6月 | 宝能系继续增持,持股比例突破10% |
| 2015年8月 | 宝能系持股达到20%,成为万科最大股东 |
| 2015年9月 | 万科公告表示将不再接受宝能系的进一步增持 |
| 2015年10月 | 万科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试图修改公司章程以限制宝能系投票权 |
| 2015年12月 | 宝能系提出罢免万科董事,引发舆论热议 |
| 2016年1月 | 深圳证监局介入调查,要求宝能系说明资金来源 |
| 2016年3月 | 万科引入华润作为战略投资者,增强对抗宝能的能力 |
| 2016年5月 | 宝能系宣布将部分股份转让给其他机构,逐步减持 |
| 2017年1月 | 宝能系正式退出万科第一大股东行列 |
| 2017年4月 | 万科与宝能达成和解协议,宝能承诺不再增持万科股份 |
三、事件影响
- 对万科:虽然失去了部分控制权,但最终稳定了局面,避免了公司陷入长期动荡。
- 对宝能:虽一度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因监管压力和市场反应,最终选择退出。
- 对资本市场:引发了对“野蛮人收购”现象的广泛讨论,促使监管层加强对资本运作的规范。
四、结语
万科与宝能的股权之争不仅是两家企业的较量,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实践案例。它反映了现代企业治理中控制权博弈的复杂性,也推动了相关法规的完善与市场机制的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