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什么意思】“洛阳纸贵”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作品广受欢迎、流传广泛,以至于纸张供不应求。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下面我们从含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洛阳纸贵”最早出自《晋书·左思传》,讲述的是西晋文学家左思创作《三都赋》后,因文章精彩,引起世人争相抄写,导致洛阳地区的纸张价格飞涨。从此,“洛阳纸贵”便成为形容作品受追捧、传播广泛的一个成语。
该成语不仅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领域的优秀成果,如音乐、艺术、科技等,强调其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使用时多带有一种褒义色彩,表示对作品的高度认可。
二、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洛阳纸贵 |
| 出处 | 《晋书·左思传》 |
| 含义 | 形容作品广受欢迎,流传广泛,甚至导致纸张供不应求 |
| 来源故事 | 西晋左思作《三都赋》,因文采斐然,人人争抄,致使洛阳纸价上涨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等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 |
| 语法结构 | 主谓结构(洛阳的纸贵) |
| 近义词 | 声名远播、风靡一时、广为流传 |
| 反义词 | 鲜有人知、默默无闻、无人问津 |
| 使用场景 | 文学评论、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学术评价等 |
| 现代应用 | 用于赞美某部作品、产品或人物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 |
三、延伸理解
“洛阳纸贵”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化产品的重视。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书籍的传播主要依赖手抄本,因此一部作品的流行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到纸张的市场供需。这也说明了优秀的作品能够引发社会关注,甚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今天,“洛阳纸贵”依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当一个作品、视频、歌曲或话题爆红时,人们也会用“洛阳纸贵”来形容其热度之高。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洛阳纸贵”不仅是对作品影响力的肯定,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学与艺术的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