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际銮的生平事迹】潘际銮(1927年6月—2022年11月),是中国著名的焊接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焊接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焊接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和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成就上,更在于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无私奉献。
一、生平总结
潘际銮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后赴苏联留学,攻读焊接专业。归国后,他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中国焊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如核反应堆、航天器等关键部件的焊接工作,推动了我国焊接技术从仿制走向自主创新。
他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焊接人才,为中国焊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推动中国焊接技术走向世界。
潘际銮一生低调谦逊,淡泊名利,始终以科学报国为己任,被誉为“中国焊接之父”。
二、潘际銮生平大事记(表格形式)
| 时间 | 事件 |
| 1927年6月 | 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 |
| 1945年 | 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 |
| 1950年 | 毕业并留校任教 |
| 1952年 | 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留学,攻读焊接专业 |
| 1955年 | 获得副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 |
| 1956年 | 参与研制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焊接工艺 |
| 1960年代 | 主持研制成功中国首台焊接机器人 |
| 1980年 |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 1980-1990年 | 担任清华大学焊接教研室主任,推动焊接学科建设 |
| 1990年代 | 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如核反应堆、航天器等焊接技术攻关 |
| 2000年后 | 继续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培养大批焊接专业人才 |
| 2022年11月 | 因病逝世,享年95岁 |
三、总结
潘际銮的一生是献身科学、服务国家的一生。他不仅是中国焊接技术的开拓者,更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位楷模。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者投身于科技报国的伟大事业中。他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