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是什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和尊严而牺牲生命,也不愿为了保全性命或利益而屈辱地活着。这句话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操守。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 拼音 | nìng wéi yù suì, bù wéi wǎ quán |
| 出处 | 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若其不改,吾将帅诸军,以礼让之。”后人引申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 字面意思 | 宁愿像玉一样破碎,也不愿像瓦片一样完整却卑微地存在。 |
| 引申含义 | 表示宁愿为正义、理想或尊严而牺牲,也不愿苟且偷生、丧失人格。 |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当时士大夫阶层非常重视气节和名节。在国家动荡、权臣专政的背景下,许多忠臣义士选择以死明志,不愿妥协。例如:
- 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英雄,被俘后拒绝投降,最终英勇就义。
-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因忠君爱国而被陷害致死,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这类人物的事迹,正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现实写照。
三、现代意义与应用
在现代社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 个人层面:鼓励人们坚持原则、维护尊严,即使面对压力或诱惑,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
- 社会层面:可用于赞美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守正义的人,如记者揭露真相、学者坚持真理等。
- 文学与影视作品:常作为主题词出现,用于塑造有骨气、有担当的角色形象。
四、总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强调了人性中对尊严、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理念激励了无数人勇敢前行,即便面临死亡也绝不低头。
| 总结要点 | 内容 |
| 成语含义 | 宁愿为尊严牺牲,也不愿苟且偷生。 |
| 历史来源 | 出自古代文献,体现士人风骨。 |
| 现代意义 | 鼓励坚持原则,维护人格尊严。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扬有气节、有担当的人物。 |
通过理解这句成语的内涵,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骨气、有信仰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