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原文及翻译】《墨池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讲述王羲之在墨池练字的故事,赞扬了他勤奋苦学的精神,并借此劝诫后人要刻苦学习、坚持不懈。
一、
《墨池记》以“墨池”为线索,讲述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墨池边练字的传说。文章通过描述墨池的由来和王羲之的刻苦练习,强调了“勤能补拙”的道理。作者借古喻今,希望人们能够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努力进取。
文中不仅有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赞美,还体现了儒家重视品德修养与学问积累的思想。全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墨池者,羲之常临书处也。 | 墨池,是王羲之常常临摹书法的地方。 |
| 池水尽黑,因以为名。 | 池中的水都被染黑了,因此得名“墨池”。 |
| 或曰:“羲之之书,晚乃善。” | 有人说:“王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达到高超的境界。” |
| 则非天质之限,而在于勤苦之至也。 | 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天赋有限,而是因为他勤奋到了极点。 |
| 吾尝疑焉,而或问于予。 | 我曾经对此有所怀疑,有人向我请教。 |
| 曰:“然。” | 回答说:“是的。” |
| 夫羲之之书,未始不工,而尤善者,其志专也。 | 王羲之的书法,从一开始就很精妙,尤其擅长之处,在于他专心致志。 |
| 盖其志专,则心静;心静,则气和;气和,则笔正;笔正,则字端。 | 因为他专心,所以心静;心静,气就平和;气平和,笔就端正;笔端正,字就端正。 |
| 故能成其书,而传之后世。 | 所以他的书法得以成就,并流传后世。 |
| 吾欲学书,而不知其所本。 | 我想学习书法,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
| 闻此言,遂书以记之。 | 听了这话,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记录。 |
三、结语
《墨池记》虽篇幅不长,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王羲之书法成就的赞颂,更是对后人学习态度的启发。文章强调了“勤学”与“专注”的重要性,提醒我们:成功并非天生,而是在不断的努力中实现的。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对后世学子的殷切期望。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示,坚持学习,持之以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