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全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后出塞五首》其二。这句诗描绘了边塞战场的壮阔景象,展现了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的英勇精神与悲壮情怀。
一、诗句背景与
这首诗是杜甫《后出塞五首》中的一首,创作于他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全诗通过描写战马、战鼓、寒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肃穆的氛围,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原诗如下:
>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壮士血犹热,胡尘未肯销。
> 天子按剑怒,将军却弓刀。
> 岂知今日上,更无旧时豪。
二、诗句解析与情感表达
| 诗句 | 解析 | 情感表达 |
| 落日照大旗 | 夕阳映照着军旗,象征着战斗即将开始或结束 | 苍凉、庄严 |
| 马鸣风萧萧 | 战马嘶叫,风吹过,营造出紧张的战场氛围 | 悲壮、肃杀 |
| 壮士血犹热 | 将士们虽死犹勇,热血未冷 | 勇敢、忠诚 |
| 胡尘未肯销 | 战争尚未结束,敌人的威胁依然存在 | 忧虑、无奈 |
| 天子按剑怒 | 国家最高统治者因战事而愤怒 | 焦虑、威严 |
| 将军却弓刀 | 将军面对战事,退缩或犹豫 | 失望、讽刺 |
| 岂知今日上,更无旧时豪 | 当今已无昔日英雄人物 | 感叹、失落 |
三、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杜甫在这首诗中不仅描绘了边塞战场的宏大场面,还通过对“落日”、“风萧萧”等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他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国力衰微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敬仰。
四、结语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作为整首诗的开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既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示了将士们的英勇与牺牲精神。杜甫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人文关怀,使这首诗成为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如需进一步探讨杜甫其他作品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