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温度是如何定义的】华氏温度是一种常用的温度计量单位,广泛应用于美国等国家。它由德国物理学家丹尼尔·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Daniel Gabriel Fahrenheit)在18世纪提出。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华氏温度的定义和常见温度点,以下是对华氏温度的总结,并附有相关温度对照表。
一、华氏温度的定义
华氏温度以符号“°F”表示,其定义基于三个关键温度点:
1. 0°F:这是当时可测量的最低温度之一,华伦海特根据他自己的实验确定了这个点,通常认为是盐水与冰混合后的最低温度。
2. 32°F:这是水的冰点,即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开始结冰的温度。
3. 212°F:这是水的沸点,即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
华氏温度的刻度将这两个点之间的温差分为180个等分,因此每一度代表的是摄氏温度的约0.556倍。
二、常见温度对照表
| 温度(℃) | 温度(°F) | 说明 |
| -40 | -40 | 摄氏与华氏温度相等的点 |
| 0 | 32 | 水的冰点 |
| 10 | 50 | 冷天的典型温度 |
| 20 | 68 | 室温的参考值 |
| 30 | 86 | 较热的天气 |
| 37 | 98.6 | 正常人体温度 |
| 100 | 212 | 水的沸点 |
三、与其他温度单位的关系
- 摄氏温度(°C)与华氏温度(°F)转换公式:
$$
°F = \frac{9}{5} × °C + 32
$$
$$
°C = \frac{5}{9} × (°F - 32)
$$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方便地在不同温度单位之间进行换算。
四、总结
华氏温度是由华伦海特提出的温度标度系统,广泛用于美国等国家。它以水的冰点为32°F,沸点为212°F,中间划分180个等分。了解华氏温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温度单位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温度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