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子道涸溪原文及翻译】一、
《盲子道涸溪》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列子·说符》,讲述了一位盲人通过触觉判断水的深浅,从而避免了溺水的危险。故事寓意深刻,强调了智慧与经验的重要性,也提醒人们在面对未知时应谨慎行事。
故事中,盲人凭借对地面和水流的感知,准确判断出溪水已干,从而避开危险。这说明即使身体有缺陷,只要用心观察和思考,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盲子行于涸溪之上,以手探之,曰:“此溪已涸。” | 盲人走在干涸的溪床上,用手探测,说:“这条溪已经干了。” |
| 其人问曰:“汝何以知之?” | 有人问他:“你怎么知道的?” |
| 曰:“吾以手知之。” | 回答说:“我用手知道的。” |
| 曰:“手何以知?” | 又问:“手怎么知道呢?” |
| 曰:“吾触其石,知其为沙;触其沙,知其为水。” | 回答说:“我触摸石头,知道是沙;触摸沙,知道是水。” |
| 曰:“然则汝亦知水之深浅乎?” | “那么,你也知道水的深浅吗?” |
| 曰:“吾不知也。” | 回答说:“我不知道。” |
| 曰:“汝既不知水之深浅,而能知其已涸,何也?” | “你既然不知道水的深浅,却能知道它已经干了,为什么?” |
| 曰:“吾以石知其为沙,以沙知其为水,是以知其已涸。” | 回答说:“我通过石头知道它是沙,通过沙知道它是水,因此知道它已经干了。” |
三、寓意与启示
《盲子道涸溪》虽然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它告诉我们:
- 经验与观察的重要性:即使身处不利条件,只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也能得出正确结论。
- 不要盲目自信:即使知道某件事的一部分,也不代表完全了解全部。
- 智慧胜过感官:有时候,感官的局限反而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四、结语
《盲子道涸溪》不仅是一则生动的寓言,更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世界时,应保持理性与谦逊,借助经验与逻辑去判断事物,而不是仅凭直觉或片面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