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篓蒿满地芦芽短的篓蒿的意思】一、
“篓蒿满地芦芽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诗描绘的是初春时节江边的景象,其中“篓蒿”是关键意象之一。
“篓蒿”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也叫“芦蒿”,在江南地区广泛生长,常作为野菜食用。其嫩茎和叶可入药,也可作菜肴,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等功效。在古诗中,“篓蒿”不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反映了自然生态的变化与季节更替的美感。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篓蒿”的含义,以下是一份关于“篓蒿”的详细说明表格。
二、表格:篓蒿的相关信息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篓蒿、芦蒿 |
| 学名 | Artemisia selengensis 或 Conyza japonica(根据具体种类而定) |
| 别名 | 水蒿、藜蒿、茼蒿(部分地区称呼不同) |
| 科属 | 菊科(Compositae) |
| 生长环境 | 多生于湿地、水边、田埂、河岸等潮湿地带 |
| 形态特征 | 叶片细长,呈羽状分裂;茎直立或匍匐,有毛;花小,黄色 |
| 食用价值 | 嫩茎和叶可作蔬菜,味道清香,常用于炒食或做汤 |
| 药用价值 |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健脾开胃等功效 |
| 文化意义 | 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与自然之美 |
| 诗句出处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篓蒿满地芦芽短” |
| 地域分布 |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 |
三、结语
“篓蒿”虽为一种普通植物,但在文学作品中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春天到来的标志,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与诗意表达。了解“篓蒿”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中的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