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不唐捐什么意思】“福不唐捐”是一个源自佛教典故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善行和福报不会白白浪费,最终会以某种方式回馈到自身或他人身上。这个词语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鼓励人们行善积德,相信善有善报。
一、
“福不唐捐”字面意思是“福气不会白费”,出自《法华经》中的“佛道长远,须臾间成,然诸众生,皆得解脱。若人能持戒,修福,乃至一念清净心,皆得无上菩提。”这句话强调了善行与福报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福不唐捐”常用来表达:一个人如果做了好事、积了善德,即使暂时看不到回报,但这些善行终将带来好的结果。它强调的是“善有善报”的理念,也带有劝人向善、积极行善的意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福不唐捐 |
出处 | 《法华经》 |
字面意思 | 福气不会白费 |
引申含义 | 善行终有回报,积德必有福 |
使用场景 | 鼓励行善、劝人向善、表达因果报应思想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劝诫、祝福、鼓励等场合 |
类似成语 | 善有善报、种瓜得瓜、因果报应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贬义或讽刺语境,需结合具体情境使用 |
三、结语
“福不唐捐”不仅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保持善良与正直,坚持做对的事情,虽然不一定立刻看到回报,但终将在未来收获属于自己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