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有一超指的是什么】“八有一超”是近年来在基层治理和群众工作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于描述农村或社区中一些特殊群体的管理与服务需求。这一说法源于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总结,旨在通过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提升社会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
“八有一超”具体包括八个“有”和一个“超”,即:
- 有病
- 有残
- 有老
- 有孤
- 有困
- 有灾
- 有难
- 有怨
以及一个“超”,即“超龄”。
这些群体通常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通过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分类帮扶等方式,相关部门能够更有效地开展精准扶贫、民生保障等工作,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表格展示
序号 | 类别 | 含义说明 |
1 | 有病 | 患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的人员 |
2 | 有残 | 残疾人,身体或智力存在障碍 |
3 | 有老 | 高龄老人,特别是独居或无子女赡养的 |
4 | 有孤 | 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
5 | 有困 | 生活困难,收入低或无固定收入来源 |
6 | 有灾 | 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 |
7 | 有难 | 遭遇突发性困难,如意外事故、家庭变故等 |
8 | 有怨 | 对政策、服务或管理有不满情绪的群众 |
9 | 超 | 超龄人员,如超出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障的 |
三、意义与作用
“八有一超”不仅是对基层特殊群体的分类识别,更是推动精准帮扶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些群体的动态监测和分类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漏保”“错保”现象,提高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这一概念也促进了基层干部转变工作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结语
“八有一超”是基层治理实践中的一种经验总结,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随着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一概念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助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温暖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