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通货膨胀是多少?】2018年是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一年,整体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这一年中,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变化成为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这两项数据,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当年的通胀情况。
一、总体情况总结
2018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整体处于温和可控的区间。全年CPI涨幅为2.1%,低于年初设定的3%左右的预期目标。而PPI则在全年大部分时间保持上涨趋势,尤其是在上半年,由于供给侧改革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PPI涨幅较高。但随着下半年需求端趋稳,PPI涨幅逐步回落。
从全年来看,消费者物价上涨主要受到食品价格波动和能源价格小幅上升的影响,而工业领域则因去产能和环保政策推动,部分行业产品价格上涨明显。
二、具体数据对比(表格)
指标 | 2018年全年平均值 | 同比增长(%) | 备注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 2.1% | +2.1 | 食品价格上涨是主要因素 |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 3.5% | +3.5 | 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影响 |
食品类CPI | 3.4% | +3.4 | 猪肉、蔬菜等价格波动较大 |
能源类CPI | 2.6% | +2.6 | 汽油、电力等价格上涨 |
PPI分项(原材料) | 5.7% | +5.7 | 钢铁、化工等行业价格明显上涨 |
PPI分项(中间品) | 3.9% | +3.9 | 制造业成本有所上升 |
三、小结
综上所述,2018年中国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较低水平,CPI涨幅控制在2.1%,属于温和通胀区间。虽然PPI全年上涨3.5%,但主要集中在上游行业,对终端消费价格的影响相对有限。这一年的通胀表现反映了中国经济在结构性调整中的稳定性,也为后续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