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公司里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让我一度陷入哲学思考。那天下午,我正忙着处理手头的工作,突然被领导叫去办公室。他一脸认真地问我:“你有没有想过,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一听,差点没从椅子上跳起来。
“领导,您这是在考我逻辑思维吗?”我有点懵。
他笑了笑,说:“不是,我是想看看你对‘存在’的理解是不是和我一样深刻。”然后他补充了一句:“这其实是个类似‘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听到“TO BE OR NOT TO BE”,我瞬间明白了——这不是普通的鸡与蛋之争,而是带点哲思的“存在之谜”。就像哈姆雷特的那句经典独白,它探讨的是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本质,甚至宇宙的起源。
不过,回到现实,领导到底是在开玩笑,还是真的想跟我探讨哲学?我有点不敢确定。但不管怎样,这个问题确实让我思考了很久。
从科学角度来看,进化论告诉我们,生物是通过漫长的自然选择逐渐演变而来的。鸡蛋其实是鸟类的卵,而最早的“鸡”可能是一种接近鸡的物种,经过基因突变后才演化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鸡。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蛋”先于“鸡”存在。
但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如果“鸡”的定义是“能下蛋的动物”,那么第一个能下蛋的“鸡”必须已经存在,才能生出第一个蛋。这就又回到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悖论。
领导可能是想用这个问题来测试我的思维方式,或者只是想活跃一下办公室气氛。不管怎样,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机会。有时候,生活中的小问题,反而能引发大思考。
最后,我决定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领导,您觉得呢?”他愣了一下,笑着说:“你答得不错,至少没有照本宣科。”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他在一次读书会上看到的一个讨论话题,特意拿来“考考”我。虽然我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我相信,这种开放式的思考方式,比一个标准答案更有价值。
所以,下次如果你也被领导问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别急着回答,先问问自己:“TO BE OR NOT TO BE”,也许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