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游览杭州西湖时所作,题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该诗通过描绘夏日西湖的晴雨变化和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豁达心境。
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共有四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首。全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湖在晴天与骤雨之间的变幻之美,既有“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动态画面,也有“卷地风来忽吹散”后的“水天一色”的静谧景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体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和敏锐的观察力。
二、诗歌解析表
| 诗句 | 意象与描写 | 表达情感/思想 |
| 黑云翻墨未遮山 | 黑云如墨般翻滚,尚未遮住远山 | 描绘乌云密布的景象,预示风雨将至 |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白色的雨点如珍珠般跳跃,纷纷落入船中 | 生动表现暴雨的猛烈与动感 |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突然一阵大风吹过,乌云被吹散 | 展现天气突变,风云变幻之快 |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望湖楼下的水面广阔如天空 | 营造出一种空灵、辽阔的意境 |
三、艺术特色
1. 画面感强:诗中运用比喻(如“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节奏明快:四句诗结构紧凑,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
3.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豁达情怀。
四、创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72年任杭州通判期间,常游西湖。这首诗写于六月二十七日,当时他登上望湖楼,目睹了西湖由晴转雨、再转晴的自然变化,有感而发,写下此诗。这不仅是一次自然景观的记录,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五、结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其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远的意境,成为苏轼诗作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西湖的美丽风光,也反映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深受读者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