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不属于三十六计的内容】“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内容源于《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并结合了历代战争经验总结而成。全书共分为六套计策,每套包含六计,共计三十六计。这些计策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价值,在现代管理、竞争策略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人们对“三十六计”的了解加深,也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关的“伪计”或“误传计策”,这些并非真正出自“三十六计”原文。因此,判断哪些计策不属于三十六计的内容,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经典著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常见计策的整理与分析:
一、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按照内容可分为六套,分别是:
| 套数 | 计策名称 |
| 第一套:胜战计 | 1. 以逸待劳 2. 围魏救赵 3. 声东击西 4. 顺手牵羊 5. 趁火打劫 6. 抛砖引玉 |
| 第二套:敌战计 | 7. 暗度陈仓 8. 背水一战 9. 鸿门宴 10. 空城计 11. 苦肉计 12. 远交近攻 |
| 第三套:攻战计 | 13. 借刀杀人 14. 趁火打劫 15.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16. 反客为主 17. 调虎离山 18. 假道伐虢 |
| 第四套:混战计 | 19. 声东击西 20. 无中生有 21. 釜底抽薪 22. 混水摸鱼 23. 金蝉脱壳 24. 欲擒故纵 |
| 第五套:并战计 | 25. 借尸还魂 26. 调虎离山 27. 假途灭虢 28. 偷梁换柱 29. 指桑骂槐 30. 假痴不癫 |
| 第六套:败战计 | 31. 空城计 32. 反间计 33. 苦肉计 34. 诈降计 35. 走为上计 36. 以逸待劳 |
> 注意:部分计策在不同版本中可能略有出入,但总体结构一致。
二、不属于三十六计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被误认为是“三十六计”中的计策,但实际上并不属于原书
| 不属于三十六计的计策 | 说明 |
| 走为上计 | 实际上是“走为上计”,属于“败战计”第35计,但在某些版本中被误写为“走为上计”。不过,此计确实在三十六计中。 |
| 三十六计之外的计策 | 如“声东击西”虽出现在多套计中,但若单独列出“声东击西”则容易混淆。 |
| 伪计或衍生计策 | 如“围点打援”、“诱敌深入”等,虽然在实际作战中常用,但并未出现在“三十六计”原文中。 |
三、总结
“三十六计”是一部历史悠久的兵法典籍,其内容经过历代整理和传承,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体系。然而,由于民间流传和后人补充,一些计策被误认为是“三十六计”的一部分,实际上并不属于原书内容。
因此,在学习和引用“三十六计”时,应以权威版本为准,避免混淆“真计”与“伪计”。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条计策的具体出处或应用方式,可参考《三十六计》原著或权威注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