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词语假道灭虢出处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词语假道灭虢出处,在线等,求大佬翻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1 16:21:33

词语假道灭虢出处】“假道灭虢”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年》,用来比喻借路为名,实际上是为了消灭对方。这个成语在历史典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合作、实则图谋不轨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成语 假道灭虢
拼音 jiǎ dào miè guó
出处 《左传·僖公二年》
释义 借经过他国的道路,以达到消灭该国的目的。比喻表面讲和或合作,实际是图谋消灭对方。

二、出处原文

《左传·僖公二年》原文如下:

>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虞公不听。晋人灭虢,还,袭虞,灭之。”

这段文字讲述了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用珍贵的马匹和玉璧贿赂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国君贪图利益,答应了晋国的要求。后来晋国灭掉虢国后,回师途中又灭掉了虞国。这正是“假道灭虢”的典故来源。

三、历史背景与含义

“假道灭虢”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是晋国扩张势力的一个典型例子。当时晋国为了吞并虢国,先通过贿赂取得虞国的同意,借道进攻虢国。待虢国被灭之后,晋国再回头灭掉虞国,实现了“一箭双雕”的战略目标。

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诸侯国之间的权谋斗争,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短视。虞国国君因小利而失去国家,成为历史上一个深刻的教训。

四、成语使用举例

例句 用法说明
他表面上支持我们,其实是想假道灭虢,趁机控制我们的资源。 形容表面合作,实则图谋不轨。
这个协议看似互利,实则是假道灭虢的策略。 强调背后隐藏的阴谋。

五、总结

“假道灭虢”作为一个成语,源自《左传》的历史记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现实警示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对人性和政治策略的深刻反思。在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友好、实则暗藏祸心的行为。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假道灭虢
拼音 jiǎ dào miè guó
出处 《左传·僖公二年》
释义 借路为名,实则消灭对方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晋国借道灭虢,后灭虞
使用场景 批评表面合作、实则图谋不轨的行为
现代意义 警示人们不要因小失大,警惕权谋陷阱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事件或成语演变,可参考《左传》全文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