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东陵大盗孙殿英盗墓始末,你怎么看呢?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东陵大盗孙殿英盗墓始末,你怎么看呢?,有没有人在啊?求别让帖子沉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9 05:27:02

东陵大盗孙殿英盗墓始末,你怎么看呢?】在中国近代史中,盗墓事件层出不穷,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东陵大盗”孙殿英的盗墓行为。他不仅盗掘了清东陵中的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还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历史争议。那么,这位“大盗”究竟是谁?他的盗墓行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动机与影响?

一、孙殿英其人

孙殿英(1897—1947),原名孙魁元,字殿英,河南永城人。早年曾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后因战功升任师长。他在军阀混战时期逐渐走向腐败,最终成为盗墓者。

二、盗墓事件始末

1. 盗掘时间:1928年

1928年夏,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率部进入河北遵化县的清东陵,对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进行了大规模盗掘。

2. 盗掘过程:

- 慈禧墓:孙殿英部队用炸药炸开地宫,盗走了大量陪葬品,包括珠宝、金器、玉器等。

- 乾隆墓:同样被炸开,盗走大量珍宝,其中包括著名的“翡翠白菜”等文物。

3. 后果:

- 大量珍贵文物被盗,部分流落海外。

- 清东陵遭到严重破坏,引发舆论哗然。

- 孙殿英因此被称为“东陵大盗”,成为历史上的争议人物。

三、孙殿英盗墓的动机

动机类型 具体内容
财政困难 孙殿英当时部队经费紧张,希望通过盗墓获取资金。
军事借口 借口“军事演习”掩盖真实目的,避免引起官方注意。
权力欲望 通过盗墓获取财富,进一步巩固自身势力。
个人贪婪 对文物的贪婪心理,驱使其进行非法活动。

四、历史评价与争议

观点类型 内容
正面评价 孙殿英的行为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法律缺失的现实。
负面评价 他是文物破坏者,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历史反思 事件反映出当时政府对文物保护的无力,也警示后人重视文化传承。
争议焦点 是否应将孙殿英视为“盗贼”还是“时代产物”?

五、后续影响

- 文物流失:部分文物被卖到国外,至今仍未能归还。

- 文物保护意识增强:事件促使后来政府加强对古墓葬的保护。

- 文学影视作品:孙殿英的故事被多次改编成小说、电影和电视剧,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六、你怎么看?

孙殿英盗墓事件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更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次深刻教训。他是否只是一个贪婪的盗贼,还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在今天看来,我们更应从中吸取教训,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历史遗产。

总结:

孙殿英的盗墓行为虽然出于个人利益,但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制度的缺失。他的行为给清东陵带来了巨大破坏,也引发了广泛的历史讨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一事件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反思。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