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什么意思】“手舞足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激动时的身体动作。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较高。下面将从成语的含义、来源、用法以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含义
手舞足蹈:形容人因高兴、兴奋或激动而手和脚都动起来,表现出极度喜悦或慌乱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内心状态。
- 近义词: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欣喜若狂
- 反义词:心平气和、不动声色、镇定自若
二、成语来源
“手舞足蹈”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四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该句并非直接使用“手舞足蹈”,但其表达的是一种情感激荡的状态。后来,“手舞足蹈”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广泛用于文学和口语中。
三、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 说明 |
表达喜悦 | 如:看到获奖通知后,他手舞足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
描述慌乱 | 如:遇到突发情况时,她手舞足蹈,不知所措。 |
文学描写 | 在小说或剧本中,用来刻画人物的情绪变化。 |
四、常见搭配与例句
搭配/例句 | 说明 |
手舞足蹈地跳 | 表示非常高兴地跳舞 |
手舞足蹈地说 | 表示激动地说话 |
他一听到好消息就手舞足蹈 | 形容情绪激动的表现 |
五、注意事项
1. “手舞足蹈”通常用于非正式场合,较少出现在书面语中。
2. 不宜用于描述严肃或庄重的情境,否则可能显得不够得体。
3. 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行为失态”。
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手舞足蹈 |
含义 | 形容人因情绪激动而手和脚都动起来 |
来源 | 源自古代文学,后演变为常用成语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和文学描写,表达喜悦或慌乱 |
近义词 | 兴高采烈、欣喜若狂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镇定自若 |
常见搭配 | 手舞足蹈地跳、手舞足蹈地说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正式场合,需结合语境使用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含义及用法,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