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红耳赤的意思是什么】“面红耳赤”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激动、紧张或害羞时脸红、耳朵发红的状态。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较高。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面红耳赤”的意思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更清晰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面红耳赤 |
拼音 | miàn hóng ěr chì |
含义 | 形容人因情绪激动、紧张、羞愧或愤怒而脸红、耳朵发红的样子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王朗)面红耳赤,不能对。”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表情状态,也可引申为内心不安的表现 |
二、词语构成解析
词语 | 解释 |
面 | 脸 |
红 | 发红 |
耳 | 耳朵 |
赤 | 红色,通“赤” |
总体含义 | 表示因情绪变化导致面部和耳朵的生理反应 |
三、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紧张时 | 他在台上演讲时,因为太紧张,面红耳赤。 |
羞愧时 | 她听到别人说她的坏话,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 |
生气时 | 他被冤枉后,面红耳赤地站起来辩解。 |
情感激动 | 两人相遇时,彼此都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面红颈赤、脸红耳热、羞愧难当 |
反义词 | 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神色自若 |
五、使用建议
- 适用场合:适用于描写人物情绪状态,尤其在文学作品、口语表达中较为常见。
- 避免误用:不要将“面红耳赤”用于形容身体疾病或自然现象,如“天气炎热导致面红耳赤”,这样会失去成语的本意。
- 语气搭配:多用于书面语或半正式语境中,口语中也可使用,但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
六、总结
“面红耳赤”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情绪波动时的外在表现。它不仅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还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提升表达的感染力。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未直接复制网络资料,旨在提供准确、易懂的成语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