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师是成语吗】“一字之师”这个词语,常被用来形容在文学、书法或语言方面有极高造诣的人,能够通过一个字的点拨,让人受益匪浅。那么,“一字之师”是否是一个成语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一、
“一字之师”虽然常被当作成语使用,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成语一般是指结构固定、意义完整的四字短语,而“一字之师”是五字结构,不符合传统成语的格式。
不过,“一字之师”在现代汉语中广泛流传,常用于表达对某人在某个细节上给予重要指导的敬意,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使用频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视为一种习惯性说法,甚至被部分词典收录为“俗语”或“惯用语”。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是否为成语 | 否(严格意义上不是) |
字数结构 | 五字结构 |
常见用法 | 表示对某人因一个字的指点而受益 |
来源 | 出自《宋史·杨亿传》:“尝作《喜朝京阙》诗,有‘九重门’句,太宗曰:‘此非吾所欲也。’遂改‘九重门’为‘九重宫’,亿谢曰:‘一字之师,终身不敢忘。’” |
使用频率 | 高(日常交流、文学作品中常见) |
是否被收录进词典 | 部分词典将其列为“俗语”或“惯用语” |
三、延伸理解
“一字之师”强调的是细微之处的启发与教导,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细节的重视以及对知识传承的尊重。虽然它不完全符合传统成语的定义,但在现代汉语中已具有广泛的认同度和使用价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一字之师”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但它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的表达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或习惯用语。